繁体

人若不想苦一辈子,四十岁到五十岁须拒绝三件事

  • 24 November 2021 Wed |
  •   新闻 |
  •   ✉ 檢舉

生老病si,是人生的常态。

EF0238B9-73F0-4410-A660-4A5DFE7D698A.png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对一个人来说,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到老了还是苦。

虽说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但是吃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年轻时候吃多点苦,是为了老了享多点福,而不是苦一辈子。

每个人的人生的终点站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有些人苦尽甘来,而有些人却苦一辈子。

苦一辈子的人,总爱抱怨,觉得人生不公平,事实上,人生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人的结局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做好了选择。

看似无关紧要的言行,却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人生还很长,未来还很遥远,即使错了,也能从头来过,所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以为那才是掌握自己的人生,殊不知,早已走到错误的道路上。

年轻时候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老了以后的生活质量。

0AF8FBD4-3021-44EC-8785-F29B6833216C.jpeg

四十岁以前,人生还有重来的机会,但四十岁以后,人就应该成熟稳重,多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好打算,而不是依旧跟过去一般肆意妄为。

四十岁到五十岁的年纪,人生已进入下半场,但尚未老,这时候最应该,也最适合为自己的人生复盘,为人生的下半场打好基础。

人生的前半场苦没关系,只要走好下半场的每一步,老了也能过得舒心自在。

有人说你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委屈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委屈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为了钱,后来为了家人,仿佛一辈子都在委曲求全,明明觉得苦,却不得不咽下去。

之所以愿意吃苦,不过是抱着苦尽甘来的愿望,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味吃苦就能苦尽甘来的,一味地委曲求全,到头来往往苦一辈子。

四十岁以后,人应该多为自己考虑,学会顺从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多一点如意和顺心。

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一个很好的调整状态的年龄阶段,这时候的你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思想成熟,只要静下心来,就能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

若不想苦一辈子,四十岁到五十岁须拒绝三件事,尤其是第三件:

0d338744ebf81a4cbb6d2e0f2b6a0f50242da660.jpeg

一:拒绝内耗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过得不开心,往往是想得太多。

明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明明想那么多也没用,但就是忍不住去想,去忧虑,结果把自己弄得不开心,身边的人也因此不开心。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身上很常见,人到了这个年纪,工作处于下坡状态,孩子也外出学习工作,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焦虑,被孤独包围的年纪。

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就很容易思虑过度,想念孩子,担心孩子吃得好不好,有没有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还有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660716E5-20F2-4E8B-86D1-3EDD57E4CF90.jpeg

结果想得越多,就越是容易陷入偏执,跟身边的人也容易产生矛盾,关系也会变得不好,你觉得你是为对方着想,实际上,儿女自有儿女的人生路要走,做父母的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就是在为自己以后积福。

这样的道理很清晰明了,但偏偏很多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陷入偏执中,到头来既消耗了自己的精气神,也跟儿女处得不愉快。

人在还有精气神,还能动的时候,就应该学会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去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才能让子女无后顾之忧,晚年也能过得轻松自在一些。

我有一个亲戚,六十岁了,见人就诉苦,说自己这辈子都很苦,丈夫走在自己前面,儿女也不听话,事实上,这跟她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她这辈子都活在内耗里,不是思虑过度,就是埋怨。

这样的人,到头来只会越过越苦,一个人身上原本的能量是有限的,若是没办法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思考问题,就产生不了正能量,若是不拒绝内耗,自己身上的能量只会不断地被消耗光,人生就只剩下苦了。

1b4c510fd9f9d72a4899989d2f6a473d359bbb7f.jpeg

二:拒绝讨好型人格

有一种人很好,好到让你无可奈何,俗称”烂好人“,他们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这样的人看似很受欢迎,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想起来,说白了,在别人眼里,这样的人只是一个利益工具。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讨好型人格“,他们很卑微,甚至有些懦弱,他们用讨好,付出的方式获取自己的价值存在感,然而他们的结果往往是被他人用完即弃。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年轻的时候,尚且还有机会去接受犯错的后果,但是四十岁以后,大多数人都有家庭,就算独身,也要开始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好打算,这时候,就应该学会拒绝讨好型人格,否则就会苦一辈子。

BC7B98DF-B5BD-4D65-AB90-43B0DAC9DEE5.jpeg

朋友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亲戚,朋友眼里,他是一个好人,每当他们遇到什么事,都会找朋友的父亲帮忙解决,而朋友的父亲每次都慷慨相助,能出钱就出钱,能出力就出力,但在家人的眼里,这是一个让他们很生气的父亲。

本身家庭条件一般,但父亲却把自己的积蓄借给了他的兄弟姐妹,然而等到朋友家里有困难了,亲戚们都故意疏远他们,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愤恨,父亲却仍然为他的兄弟姐妹说话,这也导致家人之间产生了隔阂。

四十岁到五十岁,人应该学会拒绝讨好型人格,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多为自己以及自己的至亲考虑,面对他人的求助,应当量力而行,把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到老了自己也有保障。

虽说善良是好事,但是过度的善良就是懦弱,很容易被他人所利用,人到了四十岁以后,无须讨好他人,尽管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够了。

b999a9014c086e06b1a60498f44814fd0bd1cba5.jpeg

三:拒绝过度提前消费

四十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度提前消费的观念,认为人就应该及时行乐,先花未来钱,觉得自己有时间,有能力去偿还。

这样的想法,年轻的时候,尚且还有底气,但对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来说,并不是一种明智的想法,对人到中年的人来说,应当要有成熟的消费观,不仅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更是对家人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四十岁以后,人的身体机能会下降,看病需要花钱,四十岁以后工作机会会减少,要有存款才能保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B12B39B6-E7B5-4161-AFB5-0BE78FF7F4F4.jpeg

四十岁以后,仍然过度提前消费的人,不仅苦了自己,还会苦了家人。

表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想着挣多少花多少,没了就找人借,每天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说自己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有钱人的,四十岁了,旁人都劝他懂点事,不该乱花钱,要存钱了,他依旧不以为然,结果工作条件不好,挣的钱也越来越少,老婆觉得他不靠谱,一气之下带着孩子离了。

六十岁的他,每天还要早出晚归干活还债,过着苦日子,要是他当初拒绝过度提前消费,存点钱,也不至于孤独终老。

四十岁以后,人就应该多为自己以及家人的将来打算,否则老了就会吃苦。

结语

四十岁是而立之年,人的一生分上半场和下半场,四十岁就是其中的分界线,人到了四十岁就应该,也必须为自己的下半身做好打算,而四十岁到五十岁这十年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清醒的时刻,思想已成熟但还未老去,这时候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是最恰当不过了。

四十岁到五十岁这十年间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对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起到决定作用,而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往往根据他的晚年来决定。

所以,在这十年间,应该好好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应该拒绝什么。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拒绝内耗,人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拒绝讨好型人格,才能取悦自己喝家人,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开心;拒绝过度提前消费,才能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保障。

3F0859C4-FAE3-45A8-9134-F6EC3F1B75C4.jpeg

当你做到了这三点,你就会发现,从前所吃的苦,都是为了享受下半生的甜,否则就会吃一辈子的苦。

在这三件事里,第三件事尤为重要,人若想过得好,离不开好的物质基础,很多人期望自己老了依靠儿女,但要知道儿女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儿女也有儿女的人生和难处,若是儿女也过不好,又如何能兼顾父母呢?

所以,切记拒绝过度提前消费。

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人生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的过渡阶段,拒绝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才能坚定地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拥有幸福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