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叔叔是首富郭鹤年 他是汽车工程院士 不做富二代 放弃继承亿万家产

  • 23 May 2023 Tue |
  •   新闻 |
  •   ✉ 檢舉
01 家世

先上三张照片:

这三位男人是不是长得很像,一样的国字脸,高鼻梁,圆下巴,单眼皮,小眼睛,眉宇间透露着孔武、干练、成熟、大成。

长得像很正常,不像才怪呢,先说说他们的名字,第一位郭孔丞,第二位郭孔丰,第三位郭孔辉;按照国人取名的习惯,名字中的第二个字肯定是“辈份”排名的字,因此这三位肯定有某种关联,是的,他们可是郭家堂兄弟,同一个曾祖父,一家亲。

说起他们郭家人,可牛着呢!

就像图片里的简易文字介绍的一样:

郭孔丰,金龙鱼的老板,2020年,以2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03位。

郭孔丞,香格里拉酒店的老板,现任嘉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嘉里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孔辉,国家工程院院士、教授。

这三位堂兄弟,可都是各自领域里大佬中的大佬,但他们家族还有更厉害的,今有郭鹤年,古有郭子仪,就是唐朝名将的那位。

福州郭宅村郭家祠堂

郭子仪的后代几经辗转,迁移到福州高盖山脚下、白湖河边的风水宝地居住(世人称呼此地为郭宅),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到如今的“孔”字辈,已超过40代了。此地的历代郭家人,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以竹编为生。

19世纪初,郭孔辉的爷爷郭钦荣(兄弟6人,排行第四)只身一人下南洋谋生,事业小成后,先后将除大哥外的4个兄弟带至南洋一起发展;在以郭钦鉴、郭鹤年父子为首的众郭氏子弟们的努力下,经过数十年的打拼,郭氏家族成为了马来西亚首富,庞大的产业遍及全球;领头人郭鹤年,常年位居世界富豪榜前列。

1920年,郭钦荣回福州老家郭宅,盖了别墅“心远庐”(可见小编前2期的文章),捐建了郭宅中心小学的校舍。不过,他因早年劳累过度,导致身体不好,便回国养病,把生意交给他的弟弟(郭鹤年的父亲)等人打理。郭钦荣后来英年早逝。郭鹤年是郭孔辉的堂叔,在他手上郭家的生意规模快速成长起来,郭钦荣的长子郭鹤璟(郭孔辉爷爷)和三子郭鹤韬成了郭鹤年生意场上的左膀右臂,个个身家豪富。

02 青少年时光

前头,说的这一大堆只是个背景介绍,接下来讲述的是本文主人公郭孔辉的传奇故事。

郭孔辉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脊梁代表,是国人的骄傲。他的自甘贫苦、勇于奉献的报国精神,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今社会犹显珍贵。

郭孔辉的父亲郭鹤璟,出生在马来亚,长大后,回国与郭孔辉的母亲结婚。1935年7月,郭钦荣之孙、郭鹤年的堂侄郭孔辉出生于郭宅心远庐,随后父母又给他添了两个弟弟。

有了三个男丁后,他父亲又回马来西亚忙事业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父亲就与国内失去了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国内,接着,又生了一个女儿。

郭孔辉和3个弟妹们的童年、少年时期都在心远庐度过,在祖父捐建的郭宅小学学习,因此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屋前房后等情景再也熟悉不过了。

郭孔辉自幼聪敏好动,小学还曾跳过级。上了初中后,他常爱搞恶作剧,胆敢把画贴到老师背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那时他偏科严重,特别是数学成绩很差,好在他先后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对他循循善诱,引导他要胸有大志,不做纨绔子弟,应该有家国理想。

郭孔辉听进去了,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为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

从此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解放后不久,郭孔辉的父亲又出国了;随后,母亲也带着妹妹投奔父亲,留下三兄弟在国内继续上学,接受中式教育。

03 大学读了4个学校

1953年,郭孔辉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航空专业;入学第二年,该专业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到大三时,有一天晚上,学校通知他和另外几位同学转学,原因是他们的海外关系。无奈之下,郭孔辉转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汽车拖拉机系;没多久,该系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

郭孔辉大学四年念了4个学校,由学航空变为学汽车,也正是因为这不太平常的大学经历,使他得以和汽车结缘,从而也为以后诞生我国的首位汽车院士埋下了伏笔。

读大学时,郭孔辉的学业一直十分优秀,他天生具有科研特质,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做研究;大三做毕业设计时,郭孔辉发现前苏联院士书中的公式与自己推导出的结论有很大差别,于是怀疑院士的公式有错,后来学校的另一位力学教授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这个发现让郭孔辉很兴奋,他对科研着迷,深深沉醉其中,从未感到过枯燥乏味。

04 崭露头角,不做“富二代”

1956年,郭孔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机部北京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工作。

1958年,研究所一分为二,他又随新的汽车研究所来到长春,并在在这块黑土地上扎根,一直从事汽车悬架设计与振动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郭孔辉父母从马来西亚回国,劝郭孔辉说:父亲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有高血压、糖尿病 ,作为长子,应该和他们一起出去,继承家产,发展家族事业。

但郭孔辉觉得他既然从事了研究,就得做出点成果出来,一口拒绝了父母的请求。在文革开始前,他就已经在空气悬架理论和设计方面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论文。

文革开始后,研究所的工作几乎完全停顿。由于家庭有海外关系,在四清运动、文革运动中,郭孔辉都是挨整的对象。

他白天在单位接受批判,晚上回家继续写研究心得。有时候睡到半夜,灵感乍现,他会突然坐起来,打开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笔记本上。

有段时间,郭孔辉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他一个人住在荒郊野外,晚上都能听得到狼叫声,但他依然不忘研究、思考,厚厚的笔记做了好几本。

那段时间,海外郭氏家族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的两个弟弟先后出国,投奔在马来西亚的父母。

1971年,一汽接受了个任务,要开发新一代“红旗”轿车。轿车厂的同志希望郭孔辉帮助他们解决“红旗”轿车的高速操纵性问题。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当时国内没有人搞得懂,技术难度很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8年,我国第一辆国产高档轿车“红旗”正式下线,1964年10月1日起,红旗轿车正式被定为国宾用车,但它的表现却有点令人失望,就是在高速行驶时,一加速它的稳定性不好,难以控制方向。

这问题交给郭孔辉想办法解决,他当时很犹豫,因为五年前研究所里也有一些同志提出要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可刚刚收集了半年多的文献资料,正赶上‘四清运动’,把它作为三脱离的资产阶级科研路线的代表,而被批倒批臭。

事隔五年,文革比“四清”来得更猛,汽车操纵稳定性这项研究不仅难度大,更担心的是整治风险。

但人活着总是要有使命感的,郭孔辉最终还是排除一切顾虑,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1972年,郭孔辉母亲再次回国,她知道国内的环境不好,担心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于是拉着儿子的手,含泪劝道:“孔辉,下决心跟我走吧,那边需要你”。

可结果呢,还是她老人家一个人伤心地回了马来西亚。

从那以后,郭孔辉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攻关上。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问道:您如何能面对优越的条件不动心,而在国内还要饱受“运动”之苦,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出国走掉了。

郭孔辉淡然回答道:

这可能就是人的本性,可能国外的生活是比国内好,但我比较重视自己的事业,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出个结果来;我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有兴趣,出去就是要做生意了。实际上,人也是有惯性的,我没有想太多,就觉得自己有兴趣天天做研究,琢磨课题。另外,出去也有许多麻烦,首先手续就不好办,我就不愿意这么麻烦,也比较安于现状,觉得只要不再受折磨,有一个研究的环境就行了。事实上那时候挨整、受苦也习惯了。

这朴实的回答,不由得不让人感动。

在文革还未结束时,郭孔辉的这项研究遇到的巨大困难可想而知。

所谓高速试验,就是让汽车以最少1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并且进行转弯测试。由于没有专业的高速测试场地,轿车的问题根本无法爆露,郭孔辉就日夜兼程带人勘测场地、仔细研究,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突破的办法。

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决定从汽车高速试验运动轨迹和有效占地面积的分析入手。经过试验,他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巧用场地,背道而驰,预调方向,以弧代圆”的高速试验法。按照这种方法,在宽度只有不到国外试验场1/5的飞机场上,使试验车速从70公里提高到140公里,从而发现了汽车在高速下的特殊运动规律。

可是高速试验,毕竟还是存在很大危险性,有一次,车辆前轮炸裂,郭孔辉和试验车几乎一起冲出了跑道……。

1976年,郭孔辉发表了《汽车振动与载荷的统计分析与悬架系统参数的选择》论文,该文后来一直被美国密执安大学翻译并作为文献保存,到了1993年12月该校机械系主任、教授在给郭孔辉的信中,说:“我们至今仍应用你的车辆模型”。

几年后,郭孔辉成功地解决了“红旗”轿车的高速发飘问题。此项目于1978年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这在中国汽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郭孔辉夫妇的生活非常艰苦。当时他们一家子住汽车研究所宿舍,但他爱人却在很远的第三机床厂上班,每天上、下班要换4趟车。

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3个孩子,一个孩子在托儿所,另外两个,她夫人只能背一个牵一个,带着去上班,然后寄在厂里的婴幼儿托管室,乘机照顾下。那时候真是很艰难,在运动中挨整,郭孔辉没叫过苦,再科研遇到难题,他也不吭声,但对相濡以沫的夫人,在那段时间的伟大付出,郭孔辉动情了,觉得亏欠老婆太多。

05 第一位汽车工程院士

1980年,我国开始公派留学去深造,单位推荐郭孔辉去参加筛选考试;那时他刚出差回来,没时间复习,谁知道却考了汽车厂区的第一名,紧接着他就去沈阳参加正式考试,后来被美国密执安大学录取。

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涯里,郭孔辉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国外汽车领域里相关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学成后就立马回国。

所里先任命他为副总工程师,后来,升任总工程师兼所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随着研究的深入,郭孔辉编写了《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动力学》两本专著;还创建了自己的轮胎模型。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轮胎模型,这是其中之一。

他的专业造诣和研究成果逐渐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是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更是中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

1991年,郭孔辉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3年10月,调吉林工业大学任副校长,兼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大型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研制。3年后,该项目取得成功,在规模和功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装备的国家之一。

1994年5月,郭孔辉当选为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汽车工程领域的第一位院士。

一路走来,郭孔辉所获荣誉无数,如: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归侨先进个人、“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等称号。至于其他的各项重要社会任职,不计其数。

郭孔辉治学严谨,对自己要求严,对学生也不会放松,他的博士生,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很难毕业。郭孔辉总共带过300多个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目前这些弟子遍布国内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栋梁人才。

郭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

‘你和别人有差距,但你认真一些,一天、两天你可能感觉不到变化,一年、两年以后,你就会发现巨大的变化。搞学问一定要精益求精,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具有力量,它可以改变人生”。

06 经商不为钱

退休后,郭孔辉与老伴依然住在长春市一个普通的三居室里,过着质朴简单的生活,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吃什么也从不讲究。但他的家里却摆满了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模型做工之精密令人诧异,由此可见他对汽车行业的挚爱与深情。

确实如此,退休后的郭孔辉,根本闲不住,依然在我国的汽车领域里发光发热。

2007年,郭孔辉创立了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那时,国内汽车厂家的开发技术普遍偏低,郭孔辉就带着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 到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做宣传,边做边教,通过商务活动,提高客户的研发水平。

商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在商言商,精打细算,然而郭孔辉却是例外。那么郭孔辉创建孔辉汽车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当初他在学校做科研,环境、经费、人员都受到诸多限制,很难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郭孔辉寻思着:不如自己创办一家科技公司,以产业收入来养科研,把想做的研究都做起来。

郭孔辉多次告诉CEO郭川,孔辉设计不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化运作公司,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公司的使命是:

为民族汽车科技腾飞不懈努力,在做好前沿开发技术的同时,吸纳部分学生做好产学研。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孔辉汽车自主研发、设计开发的多项试验测试设备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悬架K&C 特性试验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孔辉设计还能够根据主机厂要求,开发性能很高的悬架系统和部件。

孔辉汽车于2015年10月20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目前孔辉汽车在宁波、柳州、广州和成都四地设有全资子公司,其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

郭孔辉有三个孩子,他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孩子们从小就很怕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长大后,他们都事业有成。

近年来,郭孔辉的身体不是很好,但他还在坚持工作,还不断接受着媒体的采访,为国产汽车打气;还持续关注着他热爱的汽车行业。他说。“只要活着就不会离开自己心爱的研究工作” 。

这些年来,新能源车发展很快,大家对新能源低速电动车的争议很大,郭孔辉支持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他认为老百姓喜欢这种低速电动车,一定有它的道理,应该尊重市场,希望政府在进一步规范用车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

07 家国情怀

郭孔辉非常关心家乡福建的发展,

对福州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

2019年,郭孔辉将自己的祖宅“心远庐”贡献出来,整装修葺作为“郭宅博物馆”之用。他回忆了老宅原来的样子,花费大量的心血,专门为修复工程画了详细的一大堆图纸。

就在前几天的11月13日,86岁高龄的郭孔辉,还亲自参加了

由福建省院士专家交流协会主办的“郭孔辉院士与福建汽车工业”院士沙龙活动,地点在福州三坊七巷。

在现场,分享了个人六十余载汽车行业的从业经历,以及他所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奋发追赶、由弱转强的历史。对福建的汽车工业发展寄予殷殷厚望,愿意再尽余力,为家乡更快、更大、更好的发展再做贡献。

名片上的签名,厉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