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往往是这3种人!

  • 25 April 2024 Thu |
  •   新闻 |
  •   ✉ 檢舉

生命是一场短暂的旅程,每个人都将面对生老病死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生死问题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有一群人,他们选择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他们在生前就为自己制定了一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终老方式。

然而,这种看法与百年前的传统习惯形成鲜明对比。

古代生死观

中国古代的生死观一直深受宗教、哲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

道家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认为生死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通过修炼道法来达到超越生死的目标。他们相信灵魂可以长存,永不消亡,进入长生境界。

儒家则是强调个体的伦理和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应该用来追求德行、教育自己,为社会、家庭、国家贡献。儒家思想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和祭奠,认为生者有责任为已故祖先争光,延续家族血脉。

佛教教导众生的生命是一场轮回,充满痛苦。解脱生死是佛教修行的核心目标。佛教认为通过悟道和轮回的结束,可以达到涅槃,即从生死轮回中解脱,达到永恒的平和。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教义相结合,强调祖先崇拜、超自然力量和鬼神信仰。家族和社区通常会举行祭祀仪式,以尊敬逝去的祖先,并确保他们在来世的幸福。

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死观念。许多著名的文人和哲学家,如屈原、孟子、庄子,都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死的必然性,以及个体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但是无论是哪一方,我们都可以看出古人对生后事十分看重,事死如事生。而现在却有三类人,他们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想呢?

现实考虑

第一类人是出于现实问题的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房价的飙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的负担,导致许多人需要贷款购买住房,而令人吃惊的是,墓地价格的上涨速度甚至超过了房价。经济数据表明,墓地价格在2022年上涨了6.4%。

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未来可能会涨得更快。这对许多老年人来说也是负担,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不再拥有家族墓地,因此购买公墓成为一种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购买墓地的能力,而且墓地的使用年限通常较短,需要定期缴纳费用。因此,一些人可能会考虑将这些金钱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享受生活,而不是用于购买墓地。

此外,一些老年人也不愿意让他们的子女背负墓地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他们认为墓地的存在只会让家人感到负担,不如直接选择火化后将骨灰撒在大自然中,或者选择一种更加环保的方式来处理遗体。他们更希望子女记住他们,而不是要求子女进行祭拜。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二类人不拥有对物质的过度执念,对于一切能够保持冷静。

生命短暂,死后的si体不过是一具躯壳,没有必要留下骨灰。都不如在生前充分珍惜生命,尽情享受每一天,而不是为了墓地和骨灰而束缚自己。

不留骨灰的人往往选择进行无害性处理,例如水葬或将遗体捐赠给科学研究。这种选择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即使身体已经离去。

这些人看得很开,享受当下,不为过去感到悔恨,也不为未来感到忧虑。他们将自己视为这个世界中的过客,对物质和执念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他们不需要庄严的墓地或期望后人祭拜。

回归自然

第三类人热爱自由。他们认为将身体归还大自然是一种美丽的方式,符合生命的自然循环。

藏族一些人出于民族信仰还会选择"天葬",即让飞禽走兽食用他们的尸体,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

这种选择不仅避免使用土地和材料用于墓地,与自然和谐共存。他们相信在离开世界时,灵魂并不会消失,而是与自然相融合。

到底有没有灵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每一个生而为人的个体来说,生命都是无比宝贵和神秘的礼物。然而,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年轻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竞争激烈的职场、经济上的负担、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标准等等,都可能让年轻人感到焦虑、迷茫和不安。

大概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这种想法的出现,正是年轻人面对压力、困难而想出来的一种开解之法。

结语

无论是出于实际原因,凡事看得很开,还是向往自由;无论我们是否选择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人祭拜,都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尽力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

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不应该受到墓地和祭拜的束缚,而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活出自己的精彩。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Top